“從醫,健康所系,生命之托”。從參加工作那一天起,蕪湖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龔平就心懷敬畏,以這樣一個樸素的理念從醫。20年來,他堅守在臨床一線,用精湛醫技幫助腫瘤患者擺脫病痛,用貼心照護幫助患者重拾希望和信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使他贏得了病人的信任和敬重。
“待病人如親人。”是從醫20年的龔平一直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多數病人對他的評價。

“讓腫瘤病人活下來,還要活得更好”
“對患者永遠心懷仁愛,盡量減輕患者痛苦,讓腫瘤患者更有質量的生活”,龔平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二十年的行醫過程,他為很多的癌癥晚期患者治療過。面對前來的每一位患者,龔平總是不停的鼓勵,用愛心溫暖患者,用妙手仁心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讓他們有尊嚴的活著。
患有直腸癌的徐芳(化名),患病時只有48歲,直腸癌手術很殘忍,肛門改道在腰間排便。禍不單行,她父親也被確診為晚期癌癥,不久去世了。雙重打擊,讓徐芳徹底崩潰,產生了輕生念頭。龔平知道對于這樣的患者,簡單的安慰沒有任何作用。龔平讓患者家屬陪伴在她身邊,讓親情去感化患者。另外,龔平每天查房喊徐芳為“大姐”,為她擦洗腰間造瘺口,有時糞便或是血液濺到身上,龔平都是微笑面對。龔平向徐芳講述腫瘤治療的相關科普知識,列舉身邊一些治療成功病例,這讓徐芳對他產生了信任。經過龔平的精心治療,徐芳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提高了生活質量。
“來我們腫瘤內科的病人,很多是中晚期的腫瘤患者,焦慮、壓抑甚至自殺傾向等精神問題可能都會出現。”龔平說,他們需要做的首先是讓患者信任,配合治療。最終的目的除了延長他們的生命期,就是讓他們在有生之年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龔平告訴記者,許多腫瘤患者缺少對腫瘤的正確認知,一旦得知自己身患惡性腫瘤便盲目焦慮,這反而會導致病情惡化,不利于治療和康復。而一些大型醫院由于患者太多無法顧及到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狀態和不良情緒,由于醫患溝通不暢,導致病情惡化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每天查房時,龔平并不僅僅例行公事式問問病情,多年來,他習慣性緊緊握住病人的手,問長問短。“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對于危重癥患者常常予以言語安慰,解除患者及家屬的思想顧慮。

醫療援疆 助力當地醫院創“二甲”
接到“援疆”這個消息時,龔平馬上就做出了肯定的選擇,而那時妻子上班繁忙,女兒剛上小學。當他告訴家人這個決定后,妻子對他說:“你去吧,家庭盡管放心。”盡管妻子將承擔更多家庭重任,但還是很支持丈夫去援疆。
2012年9月,龔平肩負著組織的重托、領導和同志們的期望,來到了祖國西北部邊陲——新疆和布克賽爾縣,幫助兩所受援地醫院提高技術水平。開展義診、教學查房、疑難病例會診、手術演示和學科交流……龔平在和布克賽爾縣毫無保留地“傳經送寶”。除了幫助當地人看病,龔平此次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幫助和布克賽爾縣蒙醫醫院爭創“二甲”醫院。
有一天早上9點,龔平剛到蒙醫醫院上班,縣人民醫院給他打來一個電話,稱有個高血壓病病人胸口痛得厲害。龔平聽了對方講述的病情,建議讓患者先做CT和心電圖。但是檢查結果沒有明顯異常。蒙醫醫院的事情處理后,龔平不放心這位病人,十點半,他特意趕到縣人民醫院。看了病人后,龔平判斷該患者為主動脈夾層,建議患者做肺部增強CT。由于縣人民醫院設備不足,他建議患者趕緊轉到上級醫院。后來患者被檢查出主動脈夾層,經過治療轉危為安。醫生說,如果再晚來半個小時,可能就沒救了。
在蕪湖援疆人員大力支持下,和布克賽爾縣蒙醫醫院通過了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終評審,并進入二級甲等醫院的行列。鑒于在該縣兩所醫院的優秀表現,龔平被新疆和布克賽爾縣衛生系統授予“援疆先進個人”等稱號。
龔平說,六個月的援疆工作是自己人生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著自己在醫學生涯中不斷奮斗前行。龔平及隊友們無私的奉獻精神、精湛的醫療技術,為當地醫院留下了一支永不撤走的醫療隊伍,充分展現安徽援疆醫療隊的素質和形象,為新疆人民的健康作出了貢獻,也為蕪湖爭得了榮譽。

心懷大愛,為腫瘤患者燃起生的希望
“好幾家醫院都判我‘死刑’了,是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采訪當日,患者張青年連連向記者感嘆,“病房的環境好,龔主任人真好,醫術也好。”
68歲的張青年三年前被查出患有肺癌,在廣州動了手術。去年,由于肺癌轉移導致腹部、胸部和雙腎等有積水,在一家抽水治療卻沒任何效果,張青年和全家人沉浸在無助和悲傷之中。去年12月份,當時絕望的張青年和老伴,聽說五院有一位老中醫來坐診, 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醫院。來到五院后,和龔平結了緣。龔平仔細查看病人后,進行專家會診,多次與家屬耐心溝通,為他精心制訂了治療方案。經過4次化療治療后,張青年的病情明顯好轉。最近兩個多月的復查,并無惡性發展。原來去超市都走不動,現在他卻能行動自如,閑暇還出去釣魚。
正是對病人總懷著一顆仁慈心,龔平在嚴格執行醫療規范的同時,對特殊病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自如的應用個體化治療。龔平不怕接收被其他大醫院拒絕或者被提前下“死亡通知書”的晚期癌癥患者,因為無論再晚期的病人,只要還有治療的可能性,他都會千方百計為病人提供最佳治療手段。
龔平坦言,多種治療方案,哪種最適合病人,需要醫生去判斷。當面對多種治療方案時,龔平總會耐心地跟患者和家屬說:“如果你是我的家人,我會建議你這樣做。”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讓醫患關系變得更加融洽,也得到了病人進一步的信任。他經常會和病人耐心闡述,這種治療方案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記者在市五院腫瘤內科病房采訪時,眾多患者或家屬對龔平的評價如下:耐心、專業、溫暖、敬業……說的最多的就是感激和感動。

不斷鉆研學術 讓好技術帶來好療效
作為學科帶頭人,龔平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不斷加強科室質量內涵建設。2018年12月,五院腫瘤內科和消化內科分成兩個獨立科室,龔平接過了腫瘤內科主任的擔子。科室的發展、人員的培訓、科研課題的鉆研……繁雜的事務讓本就繁忙的工作更加忙碌。
“我們在探索中醫藥的治療方法,把中醫藥運用到腫瘤治療和術后恢復等方面。”龔平說,中醫藥對腫瘤腫瘤有輔助及協同作用,對于晚期腫瘤病人,注重個體化治療,盡量發揮中醫藥的特點,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了讓患者得到規范化的中醫藥治療,龔平一方面虛心向中醫請教,查閱相關知識;另一方面請中醫進病房,讓患者不出病房就能得到多種治療。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臨床工作中,龔平言傳身教、高標準、嚴要求。在龔平的帶領下,市五院腫瘤內科室學科梯隊建設日趨合理,腫瘤內科已經成為一塊閃亮的特色品牌。
常年與腫瘤患者在一起,龔平早已視他們為親人。平日里,無論多忙多累,他都會放下身段,與他們用心交流,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他會對患者噓寒問暖,一聲“大媽,大爺”讓他們心里暖暖的。從醫20年,在抗擊病魔的戰線上砥礪,這讓他比任何人更加敬畏生命。
他為患者做了許許多多,讓許多的人獲得了生命的重生,也讓更多的患者更有質量地度過余生。工作20年來,他獲得了“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第十屆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援疆先進個人”等多項獎勵,但他最想得到的卻是患者“不發證書”的褒獎,在他看來,金杯銀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采訪中,很多患者都這樣贊譽龔平:“龔主任真是個難得的好醫生,診療水平高,愛崗敬業,為病人著想,對所有病人都和藹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