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一年一度“三八婦女節”,在我市,說起和女性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婦產科不得不提,這里是女性最為密集和關注的地方之一。從近期影視劇和一些熱門紀錄片中,因為涉及生育全程,很多人的直觀印象都有些“沉重”。
那么真實的婦產科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在婦女節前,記者探訪了蕪湖市第五人民醫院的婦產科——這是一個由40位女性醫護工作者組成的“娘子軍”。“來到醫院后,婦產分娩等過程的痛和緊張是難以避免的,而我們的作用,就是用心去呵護去溫暖這個生命誕生的全過程。” 婦產科主任張梅娣說,真實的婦產科,其實更溫情。

守護聾啞夫婦無聲的愛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在婦產科,每天來來往往孕產婦不計其數,顯然,就是一個快節奏高壓力的地方。然而,和大家想象中火急火燎情形并不一樣,無論是張梅娣還是一眾醫護人員,她們所有人臉上始終掛著微笑,講起話來也是輕聲細語。“我們這都是女性,我們特別理解孕產婦的心理和需求。” 張梅娣說,面對所有的婦女,她們始終秉承一個原則——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
半個月前發生在這個婦產科的一個小故事,就深深詮釋了她們的這些本心。
2019年還未出正月十五,蕪湖市第五人民醫院的婦產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產婦——來自蕪湖縣25歲的陶丫丫和丈夫是一對聾啞人夫婦。這給婦產科上上下下的醫生護士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早在孕前檢查的時候,我們就發現這位聾啞人孕婦有妊娠合并糖尿病,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一直在指導她科學飲食,進行孕期管理。”護士長宋蓉透露道,但是真的臨近分娩,醫生和護士們心里還是泛起了嘀咕,這該怎么交流呢?分娩過程她能理解和配合嗎?要知道作為初產婦,產程一般需要十幾個小時…… “孕婦生產時心里都是忐忑的,丫丫作為聾啞人,心里肯定更無助。咱們得給她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婦產科姐妹們一商量,決定安排了兩名專職助產士和一名醫生,全程陪伴在了丫丫身邊。

2月17日晚,陶丫丫產程啟動,醫生和護士們面帶笑容、耐心交流,連說帶比劃地一起進入產房待產。待產的過程漫長而痛苦,為了溝通安撫產婦情緒,助產士一直握著丫丫的手、摸著她的額頭,鼓勵她吃東西。不能語言溝通?沒關系,她們拿出小紙片進行寫字交流,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間不斷指導丫丫給予她信心。在大家的陪伴和關心下,這位聾啞人孕婦的情緒一直特別平靜,生產過程也自然非常順利。2月18日早,8點33分,陶丫丫產下了一個6斤重男嬰。那一瞬間,不僅是丫丫,婦產科里所有醫護人員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不光是這一次,所有孕產婦在我們這里,都是需要這樣精心呵護的對象。” 張梅娣微笑著回憶,在陶丫丫生完寶寶第三天的一天早上,她過去查房,看見這對聾啞人夫妻正抱著孩子,雖然聽不見彼此并不說話,但兩人眼神交流之間盡是幸福的溫情。張梅娣說那一刻她內心特別感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們婦產科的所有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見產婦們母子平安。”

從產檢到生產到產后
“只要你步入婦產科,我們就全程呵護”
2月21日,陶丫丫和丈夫帶著新生兒順利出院。臨走前,門診護士長胡紅霞再拿出紙筆,再三叮囑讓丫丫3月31日也就是產后第42天,一定要再回婦產科來一次。“不為其他,因為我們要對她負責,要對她進行產后康復評估。”
“在我們這,不是產婦生完了孩子事情束了。實際上,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記者了解到,在五院的婦產科,除了全心全力關注生產,產后的康復更是她們的側重點。“生產其實一個生理的過程,在產后,婦女的心理和生理都會有一系列的變化甚至是問題。”胡紅霞向記者解釋道,從心理層面來說,產后睡眠的改良、情緒的調整、心理的疏導等等;生理層面就更多了,排尿功能有沒有恢復正常、形體的恢復、子宮復舊等等,“我們要針對婦女的這些變化進行主動系統的康復指導和訓練,讓產婦在分娩1年內身心健康都得到快速全面的恢復。”

據悉,在這里的婦產科,生產24小時后,就會對產婦進行乳腺疏通的康復和初步的子宮復舊理療康復,第一時間讓產婦得到最好的幫助。在產后42天,產婦們會接受產后檢查和評估,比如盆底肌電評估、盆腔B超等等。“然后我們會針對各種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功能或心理康復方案。” 在胡紅霞看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產后各種問題高發,產后評估和康復十分有必要,“越是早期干預,未來出現的問題就越少,產婦的心理和生理就能越健康。”
此外,記者獲悉,除了生產和產后,在產前,這里的婦產科也同樣十分用心。“我們這開設有公益的孕婦學校,每一周我們的醫生會輪流過去為廣大孕婦送知識。” 張梅娣告訴記者,在生產前,孕婦的心理疏導、體重控制、飲食指導、母乳喂養知識等等都缺一不可,她們也都格外關注。
“對我們婦產科來說,對待婦女同胞,都一視同仁、精心對待。只要你步入產科,你和胎兒的安全健康就是我們婦產科人的心之所系。”采訪結束前,張梅娣如是說,“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任何一位孕產婦走進我們的婦產科,從懷孕到產檢到生產以及產后,我們就得全程去呵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