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久久久久久-午夜久久久-午夜精品在线免费观看-午夜精品影院-国产日韩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播放

Menu
您現在的位置: 主頁 > 新聞中心 > 醫院新聞 >
我院開展青少年心理咨詢
時間:2017-10-11 16:06 點擊數: 字體: 發布來源:未知 作者:黃剛

  青少年心理咨詢是專門針對青少年心理問題展開的咨詢與治療技術。

  它結合了青少年生理、心理、社會三大因素來分析導致青少年生理功能紊亂;心理問題困惑,學習困難,沒有學習興趣,總是沉迷與游戲中,和在學校這樣一個小的社會團體中行為表現與其他同學明顯差異,或總是獨處,與同學建議友誼困難,盲目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厭學,脫離同學的集體活動,不與同學交往等問題。

  我們主要工作目標為結合青少年的身體與心智發育特點,尋找引起青少年上述問題的原因,進行家庭心理輔導,調整家庭氛圍,激發青少年學習興趣、端正他們學習態度、消除其厭學、逃學、學習困難,同時協調同學關系和親子關系、緩解中高考心理壓力。對于青春期不良品行糾正與健全、性格塑造、青少年神經癥治療,如抑郁癥性神經癥、口吃、考試焦慮癥、社交恐懼癥、網絡成癮、學校適應不良綜合癥等問題的心理輔導。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現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學家非常關注的問題,據一項調查統計,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已排名首位,約占20%,而受到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的17歲以下青少年約有3000萬人。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率,目前已達45%左右,以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等為主的不良心理狀況,嚴重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青少年心理狀態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十條:

  1、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不脫離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于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一但發現青少年的心理狀態不符合健康的標準,那么需要及時的進行心理干預與心理輔導!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時期大腦機能不斷增強以及接觸的社會空間不斷擴大,社會實踐活動的不斷的增多。其認知能力得到飛快發展。

  這段時期,青少年在思維能力、記憶力、判斷能力有顯著增強,從而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占據主導地位,能夠通過分析、抽象、推理、概括、綜合、判斷來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和關系,并從片面化和絕對化的邏輯思維向辯證思維過渡,更多地利用理論思維,而且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都有明顯提升。

  青少年開始逐步用批判的視野角度來觀察、評論周圍事物,并有其獨特見解,喜歡質疑乃至爭論。這寫表明青少年會開始思考人生以及世界,在內心提出許多有關"人生意義"、"人生目的"、"人生理想"等這一類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解決是個人內心充滿矛盾的過程,所以他們常常會為此感到不安、沮喪、迷茫與苦惱,這時候青少年心理咨詢就可以給青少年在心理上最大的幫助。

  青少年常見問題

  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有四大類:厭學、網絡成癮、高考心理咨詢、親子關系。

  成人心理咨詢

  成人生理變化

  (1)成年前期(25-50)。這一時期個體處在生面的全盛期,體力好,精力旺盛,工作能力強,效率高,知識經驗和智力水平都處在高峰期。

  (2)成年后期(50-60)。這一時期體力和精力發展狀況雖然呈下降趨勢,但不是急劇下降;同時又因隨年齡增長,經驗越來越豐富,知識也日益廣博,故工作能力和效率依然較高。

  成年期隨著責任、角色、健康等方面的變化,個體的關注重點也有所改變。這一時期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更年期。

  1、女性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女性更年期始于月經停止時。在月經停止之前有一種月經停止現象,即卵巢機能衰退,引起月經不正常。同時產生神經及情緒上的波動。在月經停止后有一種月經停止后期現象。個體重新獲得內分泌的平衡而產生腦下垂體的過度活動,引起新陳代謝的不正常。女性在更年期時,部分是由于雌激素分泌減少,同時因為上有老、下有小、還有工作要做等環境壓力的影響,會產生頭痛、疲勞、頭暈、神經過分緊張、不能安靜、冷漠無情等癥狀。

  2、男性更年期的生理變化。男性在更年期時出現性機能及性欲減退,生理上會出現神經過度緊張、頭痛、眩暈、容易疲勞。由于應酬多,活動少,會出現此時身體肥胖,有的還會便秘,第二性征減退,同樣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同時中年男子往往承擔了較繁重的社會工作和責任,常常焦慮和抑郁。

  成人心理特征

  1、恐懼。對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有莫名地恐懼感,害怕失敗,不能面對挫折;女性往往將訴求對象指向丈夫,引起男性對家庭和太太的恐懼;

  2、過渡性。生理上的改變要求個體必須學習新的行為模式及新的角色適應,他們得有與前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因而連帶牽涉許多情緒問題。

  3、重新適應性。人到成年,遲早要修正年輕時的行為模式,并且重新適應生理上的變化。若以往在某一角色上有過較大的成就,則往往使適應新角色更為困難。如果能夠有多樣的角色,恰如其分地轉變,可以使人從經驗中學習如何從各種角色中獲得滿足而使新適應順利進行。

  4、均衡性和非均衡性。角色改變和生理變化造成生活方式的根本變化,破壞個人的心身平衡。女性的心身失衡大都在50歲左右,即孩子獨立、離家之時;男性的心身失衡一般則在60歲左右,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時。一般說來,當女性由失衡達到平衡之際正是男性遭受失衡困擾之時。研究表明,許多婚姻問題造成的不愉快如離異或遺棄,與此有關。

  5.心理危機性。個體在成年期由于面臨許多不能適應的問題,從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在這個年齡階段,個體首先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接受更年期的變化。許多人對更年期的變化不能很好適應,從而產生種種心理危機。例如,由于過度操勞、或者生活不恰當而造成身體健康的損害,或由于夫妻雙方均處于角色的適應不良階段,而易造成夫妻不和等情感和家庭問題。其次,個體的主觀愿望與客觀條件的矛盾也可能導致心理危機。第三,個體對退休的不適應。有的個體在成年后期退休,他們一旦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盡管輕松了許多,但往往會產生空虛激寞的體驗。而且,個體在剛退休的幾年里仍具有一定的從事工作的精力和體力,若不能使用這些精力和體力,就會感到十分壓抑,從而導致心理危機。

  6、緊張和焦慮。個體在成年期面臨著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和杜會角色的變化。生理上的變化包括外表體態及生理功能等各方面的改變;社會角色的變化包括家庭角色和社會工作角色兩個方面。在家庭中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需求和開銷也在增長,在社會生活中,由于這個年紀的成年人大多承擔較繁忙的工作,常感到一種很沉重的壓力,還有家中長輩的身體狀況日益下降,看病吃藥看護等等問題接踵而至。因此,心理被緊張和焦慮所籠罩。

  7、智力水平。按測得的智商分數來看,智力從青年到成年期保持不變,有時還有所增長。但此時正值面對退休回家養老,對于正精力仍然旺盛的成人來說不得不面對產生心理沖突。

  我院成人心理咨詢范圍:

  針對上述問題,我院心理門診可采用患者中心療法,認知行為治療,接納承諾療法和森田療法對于心理沖突的成年人量身定做切合實際的心理治療方法,緩解成人心理沖突。

  治療時間設置:

  需要來咨詢者,我們本著認真負責態度,嚴守保密原則,咨詢時間可以電話預約:18009637701 黃醫生

  心理咨詢師介紹:

  黃剛,2009年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師從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教授,熟練掌握精神分析、行為治療、人本主義療法、催眠、青少年心理咨詢、家庭婚姻咨詢、情感咨詢等多種治療方法。曾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修學習“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目前是安徽省心理咨詢師協會理事。

  心理咨詢流程

  1、短程咨詢 1~3周

  2、中程咨詢 1~3月

  3、長期心理咨詢 3月以上

  身心健康門診   身心健康的標志

  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身體健康十項標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的繁重工作;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勇于承擔責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身體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變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和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且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富有彈性。

  世界衛生組織確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標志:

  1、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做到自知自覺,既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己的缺點感到沮喪。

  2、坦然面對現實,既有高于現實的理想,又能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3、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承認別人,限制自己;能接納別人,包括別人的短處。在與人相處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懷疑,喜愛多于憎惡。

  4、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定與心理平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適度,行為協調。

  5、處事樂觀,滿懷希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

  6、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有經久一致的人生哲學。健康的成長有一種一致的定向,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種主要的愿望。

  身心健康門診工作目標:

  幫助來訪者樹立明確的生活目標;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和優化睡眠質量;配置合理的飲食營養;保持具有青春活動力的生活社交方法;恰當的為人處世方法;塑造幽默樂天的性格。

  作者簡介:黃剛,蕪湖市第五人民醫院 康復醫學科 主治醫師 于1991年皖醫臨床醫學畢業后一直從事醫療工作,于2006年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后,同時從事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