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蕪湖市群眾就醫便利性和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全市醫療衛生系統將開展“百日攻堅”行動,通過十項舉措,補齊患者就醫過程中的服務短板,提高人民群眾的醫療獲得感。
誠信崇廉整醫風 “親切服務”促和諧
首先要“深入一線聽民意,聚焦訴求解難題”,全市各級衛健系統的黨員干部要細化群眾訴求,完善解決機制,強化醫療服務便民惠民屬性,深入基層實地走訪調研,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開展整治醫德醫風行動,提升廉潔從業水平。組織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人員集中簽訂拒收“紅包”、回扣等各種形式有價卡券,不接受宴請、旅游、培訓等承諾書,并公示在病區醒目位置。加大監督執紀力度,積極回應群眾反映。
改善就醫環境,組織衛生大排查、大整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優化院內停車和交通疏導,拓展停車區域。在門診大廳、檢查檢驗等人流密集區域提供飲水、應急電話、自助預約、緊急充電裝置、輪椅等便民設施。在公共區域提供免費無線網絡、閱讀、餐飲等服務,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導和營養膳食。利用100天左右的時間,打造一個清潔、舒適、溫馨的就診環境。
在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全面推進“親切服務”,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制度,耐心解釋病情和診療方案。整合志愿者、護工、導醫、后勤等力量,重點為老年人等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陪診等服務。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杜絕生、冷、硬、頂、推等現象。建立完善的投訴處理機制,公布號碼,安排專門機構及時受理。設置曝光臺,對經查實的工作人員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公示,通過對出院患者的電話回訪、問卷調查等,及時收集意見并改正。
午晚門診無假日 守護健康不打烊
優化診療流程,豐富預約掛號手段,統一全市各大醫院預約掛號入口,實現在線支付功能。加強門診號源管理,預約精確到30分鐘以內。各醫院的門診掛號系統與排隊叫號系統打通,實現預約掛號后自動排隊,避免現場二次排隊。
在公立醫院推行“最多付一次”模式,患者在一定授信額度內可直接進行檢查、化驗、取藥、治療等,就診結束后可一次性結清費用,有效減少付費環節。實施區域醫療電子票據,逐步取消紙質票據,方便群眾隨時調閱和查詢。
以患者為中心,在全面實行無假日門診的基礎上,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口腔科、耳鼻喉科、兒科、中醫科等專科開展午夜間門診。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逐步建設腫瘤、心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兒童疾 病、老年病等多學科診療中心,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求診難度,努力實現“只進一扇門,病情全查清”。
嚴控過度檢查,實施打擊醫療亂象專項治理。11月起,全市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將全面實現檢查結果互認,非病情需要一律不得重復檢查。通過蕪湖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充分發揮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作用,為基層機構提供遠程門診、影像、心電、會診等服務。
送義診下鄉鎮 四固定惠民生
家庭醫生服務提升,強化服務內涵,擴大簽約覆蓋面。不斷擴大家庭病床服務試點范圍,今年開展此項服務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比例不低于30%。
優質醫療資源下基層,本月開始將根據基層需求,每周安排高級職稱專家到對口聯系的縣市區開展固定醫院、固定學科、固定時間、固定坐診醫生或團隊的“四固定”合作。開展一系列義診活動,百日內覆蓋所有街道鄉鎮,每次義診提前預告時間、地點和專家信息,確保群眾得實惠。
免疫規劃便民惠民,優先保障免疫規劃疫苗接種,同時為公眾自愿、自費接種非免疫規劃疫苗提供可及性和可選擇性。各縣市區要定期向社會公布轄區接種單位的數量、聯系方式、非免疫苗采購種類、數量等信息。有條件的接種點可根據群眾需求,調配人員合理開設節假日服務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