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評價的社會教育活動,以傳播、教育、干預的手段,幫助個體和群體改變不健康行為和建立健康行為目標,為促進健康為目的所進行的系列活動及其過程,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一)健康教育形式
1.醫護患一體化語言溝通教育
1)采取口頭交談、健康咨詢、專題講座、醫患(或群眾)座談會等方法宣傳醫藥知識。使用通俗語言、形象化的比喻、配合案例、身體語言來進行,教育過程中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存在語言障礙時要及時請翻譯人員幫助。
2)針對各專科疾病的治療、預防保健及各患者需求進行個性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指導。
2.書面教育
1)包括病種宣傳手冊、標語、宣傳單、宣傳畫、專欄、健康教育處方等。
2)書面教育材料要及時更新,避免內容老化陳腐、版面單調古板。
3.多媒體教育
利用廣播、電視、幻燈片、醫院電子屏幕等視聽設備在候診大廳及住院患者活動區域進行健康教育視頻播放,使視聽教育內容形象生動。
4.信息化智慧平臺教育
醫院網站、公眾號、抖音號、各科室微信群等智慧化平臺制作健康教育相關內容、科普宣傳視頻等,使患者及家屬隨時通過各平臺便捷查閱疾病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相關知識。
(二)健康教育內容
1.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1)入院健康教育
對患者進行全面健康狀況及健康行為評估,新入院患者以文字和口頭方式介紹醫院及病房規章制度和環境、主管醫生、責任護士、護士長等主要工作人員、病房管理制度、探視陪護制度、病房安全制度、作息時間等。
(2) 住院期間健康教育
有計劃進行對患者疾病的認知、檢查、飲食、運動、心理、不良的健康行為、影響健康的因素、診療、護理措施等進行健康教育,并針對患者存在的疑問和需求針對性、個性化、分階段做好適時健康教育指導和跟蹤評價。
(2)出院健康教育及延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內容包含一般指導、專科疾病康復指導、家庭護理及居家自我照顧的方法及其復診時間、出院帶藥等。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回訪或家庭訪視等形式進行延續健康教育,對家庭康復、保健健康知識、用藥情況等進行延續性健康教育指導。
2.門、急診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健康教育要求
1.根據教育內容落實在各個不同的階段,一次教育的內容不可過多。
2.方法要恰當,采用能被患者和家屬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
3.教育形式采取口頭講解、宣傳手冊、宣傳單、圖片與實物、科普視頻、信息化平臺教育等形式進行。
(四)健康教育監控措施
科室主任及護士長日常對健康教育管理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監控和評價,不定期進行抽查,發現落實不到位的及時糾正并反饋檢查結果,持續改進患者健康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