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和無眠的夜晚,我們的一天始于傾聽輪椅的喀嗒聲,陪伴于患者們此起彼伏的鼾聲。作為醫護人員,我們承擔著病區中的點滴工作,無論是醫療救護還是更換衣物,我們都要做好每日的康復護理和宣教,為患者帶去希望和力量。
近年來,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致殘率居高不下,對康復治療的需求不斷增加,科室床位常年供不應求,患者數量居高不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素嬋護士長要求每位護士提高自身實力,為患者提供不間斷的優質護理服務。康復護理宣教對于初來科室的患者來說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患者年齡和文化水平的差異,直接影響著他們對所講內容的接受程度和實施效果,對于我們護士而言,這是一項不可小覷的挑戰。
在責任總組長石娟的帶領下,我們不厭其煩地講解、指導、示范、糾正。我們的宣教工作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像朋友之間的聊天一樣互動、深入淺出。看到患者們從一無所知到逐漸進步,如床位正確擺放良好肢位、呼吸功能訓練的掌握、正確輪椅轉移等,我們充滿了成就感。
朱大娘是從HDU(重癥康復科)轉入普通康復科病房的患者,平時只有老伴易大爺一人陪伴身邊,而朱大娘的子女忙于工作,無法照顧他。剛到科室時,易大爺面對躺在床上的大娘感到無從下手,不會轉運患者,不會正確擺放良肢位,直到那一天我們開始了對這位不識字、接受能力差、固執卻又愛開玩笑的老人家的康復教育之旅,我們從床上使用護欄開始,到輪椅使用的注意事項,詳細而耐心地告知了康復治療的好處,護士長經常說,我科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陪護的年齡也較大,對待60歲的老人要像對待小學生一樣,對待70、80歲的老人要像對待幼兒園孩子一樣。作為護士,我們對待老人,尤其是年齡較大的老人,更應該多一份耐心、關心、包容和體諒。現如今,易大爺對于大娘的康復方案和日常照料了如指掌,大娘從病榻上到如今能夠站立,并從昏迷中恢復了與大爺交談的能力,大爺別提有多開心了,看到他每天臉上洋溢的笑容,我們也感到無比自豪!
康復護理貫穿于平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當病人新入院時,我們面帶微笑地問候,以緩解他們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早晨交接班時,親切地交談,讓患者倍感溫暖;提醒使用輪椅的患者拉好手剎,讓臥床的患者使用床欄,可以降低跌倒墜床的風險;我們時刻將責任銘記在心中;耐心傾聽患者的提問,并用專業的宣教得到他們理解和信任;對于情緒低落的患者,我們適時地進行疏導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全力康復的勇氣和信念。這就是康復護理的責任!
作為護士,我們要熱心接待患者,耐心傾聽他們的需求,用心講解康復治療方案,細心觀察患者的狀況,并進行深入的護理研究。我們以誠心幫助患者,用溫馨的服務給他們帶去康復的力量,做一位有溫度的護士,我們的道路是永遠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