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清新的早晨,陽光肆意的傾灑著地面,一遍又一遍的鞭炮聲訴說著十月八日這個黃道吉日的故事。整整兩個月過去了,兩個月前的八月八日ICU收治了一位年僅24歲的高空墜落患者,那日的陽光似乎沒有像今日的熱情,悄悄的躲起來了,也是這突如其來的一場意外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那日大家像往常一樣早早的到達科室,衣著整齊的來到ICU病房,白班責任護士和大夜班護士認真的交接班。十多分鐘后隨著一聲急促的救護車聲傳來后電話鈴響了,“馬上來一個高空墜落的男病人,多發傷”。接到電話的主班老師,立即通知準備迎接新病人,大家加速完成手中的事,備負壓吸引,吸氧裝置,打開檢查心電監護儀......當班的所有人協同操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準備工作。不一會兒門鈴響了,一個滿臉血肉模糊的小伙被緊急送達病區,腦外科醫生也隨即到達。經了解患者半小時前因不慎從十米腳手架上摔下致傷頭部及全身多處。患者意識不清,全身多處皮膚擦傷伴滲血,小便失禁,立即遵醫囑給予留置尿管。一場瘋狂的搶救就這樣開始了,叮叮叮......監護儀的報警聲閃電般的刺激著大家的神經。患者血壓低,呼吸快。書寫記錄的A班護士緊急呼救著。心電監護儀上無法平穩的生命體征讓大家更加緊張起來,立即遵醫囑給予升壓藥泵入,通知麻醉師行經口氣管插管,然而插管過程中患者一陣嗆咳痰立刻從氣管插管往外噴,床旁搶救的姐妹們來不及躲閃,大家一臉,一頭被噴了濃稠的痰液,濃烈的腥臭味讓我們一陣反胃,但在場的人員沒有一個人退縮,沒有一個人轉身離開,繼續配合醫生搶救。大家都在緊張而有條不紊的忙碌著,經過搶救最后患者呼吸終漸平穩,但在升壓藥持續泵入的情況下血壓仍然提升不明顯,體查發現患者腹部彭隆,立即請普外科會診,床邊胸片,B超顯示雙側胸腔積液,積氣,脾破裂。準備手術,醫生一聲令下大家快速有效的完善術前準備,約五分鐘后術前常規完善,護送患者入手術室緊急手術。看著手術室紅色的警示燈,大家面面相覷,緊張的心期盼著:希望小伙子手術成功,愿老天能給這個年輕生命一次機會。
歲歲年年多少事,迎來送往何其多。這一特殊的開場,在旁人看來似乎有點應接不暇,但對于重癥監護室里的我們來說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節奏,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直至下午緊張的手術終于結束了,經過會診,討論,在醫院多科室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年僅24歲的生命被從死神的手中搶了回來。他靜靜的躺在病床上,腹部的切口和平穩的生命體征仿佛讓我們記住了所有醫護人員的耐心,愛心,恒心,責任心,我們面對著生命的的頑強與脆弱,喜悅與悲哀,感動和無奈。
是的,因為我們是醫護人員,所以該為我們的病人營造生命的綠色。站在生命的兩旁我曾目睹各種悲歡離合的場景,也感受著患者信任的目光。幾個小時后從外地聞訊趕來的父母到了,看著自己的孩子遭遇如此橫禍他們失聲痛哭著,兩位雙鬢斑白的老人,一位新婚的妻子,呈現的是三張質樸的面孔。我們竭力的勸說開導著,為了防止他們傷心過度我們多次為他們針對性的開展思想工作,減輕他們的思想負擔。每當他們悲傷無助的時候一杯熱水,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也許都能安撫他們受傷的心靈。
ICU實行的是24小時無陪護制度,這里的故事不動聲色的體現著“以病人為中心”這一護理理念。雖然小伙子不能說話,但我們每次在為他做被動運動的時候總是不停的呼喚他,為他播放音樂希望能將他喚醒,每當他解大便的時候我們的姐妹都不厭其煩的為他擦拭擦浴,每當他發燒的時候我們總是想盡辦法為他降溫。每次探視他的父母總是滿懷感激的說著:“謝謝,謝謝,你們真好”。我們也總是笑著說:“沒關系,應該做的嘛”。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終于有一天我們驚奇的發現他原本緊閉的雙眼睜開了。大家格外的激動,興奮,事實告訴我們多日的努力沒有白費。后來,數日的高熱也漸消退了,有時家里人與他談話他也能轉動頭部,眼球與他們互動。父母愛人為他一天天的好轉感到欣慰,看到家屬憔悴而消瘦的臉上能停留久違的笑容,我們也為他們而感到高興。我們相信這個年輕的生命一定能徹底走出陰霾,因為我們都年輕。
雖然,我們的工作不曾驚天動地,也不會流芳百世,但我們無需為這種沒有扭轉乾坤之力而悲哀。因為,我們的兄弟是春天的滴滴細雨,讓生命的原野再現新綠,我們的姐妹似深秋的一片紅葉悄然飄落,青春融為患者康復的笑臉,我們的姐妹是寒冬的一支臘梅,陣陣幽香帶給病人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