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久久久久久-午夜久久久-午夜精品在线免费观看-午夜精品影院-国产日韩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播放

Menu
您現在的位置: 主頁 > 信息公開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
2023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之控鹽、減鹽對健康的意義
時間:2023-09-15 17:17 點擊數: 字體: 發布來源:醫務部
現代醫學研究和大量事實證明,過量攝取油鹽,對身體健康是十分有害的。過量攝取油,易引發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食鹽攝入量的高低與高血壓發病率成正比,而且醬油、咸菜、腌魚、咸魚等加工食品都是高納食品、心臟病、腎臟病、高血壓、骨質疏松等病患者,更應限制食鹽攝入量,否則會加重病情。世衛組織推薦每人每天6克鹽標準,食用油攝入量25克。也就是說,按健康原則攝入食用鹽油標準,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攝入量不應該超過25克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6克,最好為5克。專家指出: 控油限鹽,是一場營養功能型食品革命。這不僅有利于控制肥胖,也有利于降低高血壓及其伴存的心腦血管病等的發病率,同時,有利于預防各種相關疾病的發生。
       2019年,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支持、中國疾控中心主辦的中國減鹽大會上將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定為“9·15”減鹽周,集中向公眾傳播低鹽飲食知識,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踐行減鹽行動。 2023年為第5個中國減鹽周,今年活動主題是“人人行動 全民控鹽”,傳播低鹽飲食知識,向公眾宣傳“就要5克”的減鹽理念和生活技巧,引導每個人知曉自己的口味及食鹽攝入量,倡導“人人行動 全民控鹽”。
      1、飲食中鈉鹽含量過高會引起高血壓,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風險;
      2、健康成年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克;
      3、家庭烹飪少放鹽和醬油,學會使用定量鹽勺;
      4、減鹽需要循序漸進,可以用辣椒、大蒜、醋、胡椒為食物提味,逐步改變口味;
      5、吃控菜、成菜和醬制食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6、購買包裝食品時閱讀營養成分表,選擇“鈉”含量低的食品;
      7、減少使用醬油、蠔油、豆瓣醬、味精、雞精、沙拉醬、番茄醬等調味品;
      8、多選擇新鮮的肉類、魚類、蛋類,少吃加工食品和罐頭食品;
      9、鹽可能隱藏在你感覺不到咸的食品中,比如方便面、掛面、堅果、面包、餅干、冰激凌等,要警惕這些 “藏起來”的鹽;
     10、在外就餐時,主動要求餐館少放鹽,有條件的話盡量選擇低鹽菜品。
      如何做到少鹽?人的淡口味是可以逐步養成的,嬰幼兒期是口味偏好形成的關鍵時期,建議家長以身作則,讓孩子從小喜歡清淡飲食,有助于其形成終生健康的飲食習慣。
      1、巧用限鹽工具:烹調菜肴時加糖會掩蓋咸味,品嘗不能判斷食鹽是否過量,使用限鹽勺、鹽罐等工具,控制每天食鹽攝入量。
      2、少放高鹽調味品:炒菜少放醬油、醬、味精、雞精等含鹽多的調味品, 利用天然食物本身濃郁的風味提味增香,如蔥、姜、蒜、花椒、香菇等。
      3、選用低鈉鹽、碘鹽:選用低鈉鹽等含鈉相對較低的調味品,不僅可以滿足對咸味的要求,還可以減少鈉的攝入。除高水碘地區外,所有地區都應推薦食用碘鹽,尤其有兒童少年、孕婦、乳母的家庭,更應食用碘鹽,預防碘缺乏。
      4、出鍋前放鹽:在菜肴鍋前或關火時再放鹽,能夠在保持同樣咸度情況下,減少食鹽用量。
      5、多選新鮮食材:大部分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了食鹽,盡量選購新鮮食材,少選加工食品。
      6、閱讀營養標簽:鈉是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中強制標示的項目,購買時應注意食品鈉的含量。
      7、注意隱形鹽:有些食物如餅干、面包、果脯、冰激凌等,吃起來不咸,甚至還有點甜,其實加了很多鹽。
      8、沖洗高鹽食物:用涼白開水沖洗咸菜、罐頭里的魚等,可以減少鹽含量。
      9、做好總量控制:在家烹飪時不應按照每人每天5克計算,應考慮成人、孩子、老人的差別;除了烹飪用鹽之外,還應包括零食、即食食品等食物和在外就餐的含鹽量。減少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時應要求餐館少放鹽。